“守护乡村文化,传承中华根脉”——《星河乡土文库》读书分享会

发布时间:2025/9/25 11:18:00 访问次数:88

  为积极响应党的乡村振兴战略,深入践行文化强国建设目标,进一步提升党员的文化自信与历史责任感,一场以“守护乡村文化,传承中华根脉”为主题的读书分享会在线上进行。
  本次分享会特邀北京星河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李晋萍老师担任主讲嘉宾。李晋萍老师受北京市社会服务领域基金会第一联合党委第四、九流动党员联合支部的诚挚邀请,围绕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进行了深入而精彩的分享。



  活动开场,李晋萍老师详细介绍了北京星河公益基金会的背景与使命。该基金会由山西省左权县走出的杰出人士——名誉理事长刘廷儒和副理事长郝彦田共同发起成立。自1995年起,两位发起人便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并于2015年正式注册成立北京星河公益基金会。为促进和推动太行山老区文化与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基金会成立之初,即制定了“星河乡土文库”丛书计划,计划在十年内出版十本反映乡村文化的书籍。截至2024年,已成功出版了九部力作,包括《长征走来老红军》、《跳花戏的圪蛋亲》、《边地遗珍古村落》、《辽州望族沉浮录》、《洋楼往事说从头》、《太行抗日英烈碑》、《侯恺掌门荣宝斋》、《古阁悠悠立太行》及《唱开花的亲圪蛋》,每一本书都是对乡村文化深度挖掘与传承的宝贵贡献。



  李晋萍老师重点分享了《唱开花的亲圪蛋》这本书的创作历程和内容梗概。她提到,在撰写《唱开花的亲圪蛋》过程中,她在北京星河公益基金会原秘书长刘红庆《亲圪蛋——唱开花调的人们》基础上,自2022年起,沿漳河河道深入太行山腹地,采访了多位依然传唱着开花调的民间歌手,聆听他们歌声中蕴含的情感与岁月故事,结合口述史的方式,探寻左权民歌开花调的流传密码与文化底蕴,以及承载太行山的集体记忆,促进民间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该书以时间线为轴,系统梳理了开花调的发展脉络,通过“六讲”形式深入探讨了民歌与地域文化、民俗习惯、人物命运的紧密联系:从历史文献中梳理民歌与山西民歌的悠久历史,分析方言、移民文化对民歌风格的影响;讲述歌者与歌曲背后的故事,强调歌者在民歌传承与研究中的核心地位;围绕开花调的艺术特色,以生动故事阐述“亲圪蛋”如何推动“开花调”的演变与发展;通过皇甫束玉的生平经历,展现抗战时期左权民歌的独特风貌,探讨抗战民歌与原生态民歌之间的异同;围绕刘改鱼的学艺之路,讲述其如何将左权民歌推向全国舞台,形成独特流派;最后,反思左权民歌文化在时代变迁中的嬗变过程及保护传承所面临的挑战与困境。



  李晋萍老师强调,该项目不仅致力于乡村文化的系统整理与出版,更希望通过这些努力,增进公众对乡村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激发社会各界对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热情,推动乡村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此次读书分享会反响热烈,参会人员深受启发,纷纷表示将以实际行动投身到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伟大事业中,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推荐】【字体: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