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星河公益基金会和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联合召开了“辽州碑刻拓片数字化整理”推进会。会议在该院205会议室举行,项目负责人山西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魏春羊老师及其部分团队成员杨波老师、杨建庭老师、碑拓专家毛上虎,以及北京星河公益基金会文化总监李晋萍、副秘书长弓宇杰和项目组部分学生参加了本次推进会。
魏春羊老师从“项目开展情况”“项目已有成果”“下一步工作计划展开”三个方面介绍了近一年来的工作。为了本项工作的顺利推进,项目组组织了教师、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30余人的团队。魏春羊老师介绍,为提高碑拓的扫描速度,项目组专门更换了更为先进的设备,确定了“分组进行,落实到人,逐步实施,层层把关”的工作机制。目前已完成987张拓片的扫描工作和400余张拓片文字的整理工作,还有部分尺幅大的拓片在数字化中,整体拓片数量预估在1300张左右。碑文录入以简体字为标准,以应录尽录为原则,还对具体碑文录入做了以下五点说明。
1、每一通碑刻一般包括碑刻名称与录文两部分,若碑刻有明确碑阳、碑阴之分的,将分别标注予以说明。
2、碑文除做标点句读外,繁体字、异体字直接改为规范简化字,错别字在后面加方括号“[ ]”补出正确的字,例如:舍木直[植]、的[得]钱一半。碑文中省略了的字在后面加方括号“( )”补出省略的字,例如:刻意重(修)、十年以(内)。
3、碑文漫漶处可以识别字数的加与字数相同数量的“□”,不能识别字数的加“……”。
4、碑文中多个人物题名排序按照先中间,再依次一右一左的方式排序录入。
5、碑刻原文未分段的,根据文义进行分段。
北京星河公益基金会文化总监李晋萍对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山西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师生们所作工作表示感谢。她指出,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作为山西历史文化研究、教学的重镇,这项工作看出了大家的专业性和工作认真的精神,让人感动。她说:“北京星河公益基金会尽可能地支持师生们的整理、研究工作,为辽州碑刻拓片的顺利出版提供一些方便。”李晋萍还对文本整理中的体例和繁简字的统一,以及出版结构等方面内容与大家展开了探讨。
北本次整理的所有拓片由著名碑拓专家毛上虎先生拓制,他给大家分享了拓碑的情况,也提出了碑拓整理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内容,他还向大家推荐了一些可参考的碑拓出版物。
为了“辽州碑刻拓片数字化整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杨波和杨建庭老师也就整理和出版中的一些情况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大家就“碑刻拓片辑录的结构安排”展开了探讨,提出“全书碑刻以空间展开编排,以乡(镇)作为卷次划分依据。每一乡(镇)下统辖多个乡村,每一乡村下统辖多个庙宇,进而将碑刻归类到所在庙宇下进行编排。全书碑刻分别按时代顺序排列,不分类的目录作为索引将附书后便于读者检索。”该意见得到大家的认可,将以此方法继续进行细化和凡例的统一。北京星河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弓宇杰向大家介绍了已有“英烈碑拓片”“辽州石刻图案拓片”的情况。
预计今年12月将完成所有拓片的数字化和碑文整理,以及碑文的三校工作。据悉,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项目组将把所有拓片中的英烈碑拓片抽出来在山西大学等地进行展览,讲好英烈故事,弘扬太行精神。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供图
编辑:弓宇杰